中正大學着手建置臺灣病原體資料庫 加快辨識感染病原

中正大學着手建置臺灣病原體資料庫 加快辨識感染病原

我在1999等你
爸爸是性欲代餐

《通信网路》中华电、台湾大频谱争议吵很大

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黃耀廷着手建置「臺灣病原體在地資料庫」,讓臺灣在面對下一波傳染疾病時,能更快找出個案不明感染原因。(中正大學提供/張亦惠嘉縣傳真)

台中潭子民宅突坍塌 母女脱困压毁1轿车

我 不 知道 我 是 誰

新冠肺炎疫情延燒1年多,不明感染源常讓大家心慌,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黃耀廷長年研究感染微生物基因定序,看見醫院臨牀追蹤不明感染原因的困境,近期着手建置「臺灣病原體在地資料庫」,可望讓臺灣面對下一波傳染疾病時,能加快辨識感染病原。

「要知道是什麼病原體感染的,必須判讀基因序列,但背後一定要有龐大的微生物資料庫」黃耀廷說,這次臺灣新冠肺炎疫情中,病人染疫後常因免疫力下降而被其他病原體再侵入,不僅增加治療困難度,且還有難以判斷感染源的個案,突顯臺灣基因定序技術雖能一次完整掃描上億個基因碎片,但最缺少的還是一個全面性的在地資料庫。

黃耀廷表示,過去臺灣微生物基因定序大多侷限在如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等常見菌種,當遇到新亞種或罕見菌時,光是正確鑑定就有困難,即便鑑定出來,醫師依然仰賴歐美國家常見抗藥性的統計資料用藥,但所有病原體都有在地化的傾向,6年前與臺中榮總感染科醫師合作抗藥菌株研究,就發現臺灣有些病原體的基因序列和國外長得不太一樣,甚至發展出在地抗藥性的突變菌株,參考歐美資料治療的效果自然打折,於是讓他決定動手建立在地資料庫。

黃耀廷說,最近先從臺灣醫院常見感染微生物基因體開始,如克雷伯氏肺炎鏈球菌、結核分支桿菌等下手,並透過與全臺各大醫學中心臨牀試驗逐步擴充,微生物包含細菌、真菌、病毒,光是病毒株序列就有二百多萬條,資料量龐大繁雜,處理過程不只需要同時具備軟體和微生物專業知識,還得全盤瞭解感染科醫師判讀與治療準則。

該資料庫預計一年後完成,提供醫院發展精準醫療的一個新選擇,黃耀廷表示,不僅將幫助醫師即時找出重症或危險族羣感染的病原體,也能追蹤臺灣特有的抗藥基因,讓投藥更加精準,甚至當出現新興疾病時,用來比對相似的基因和可能的來源,以及預防疫情擴散。

《电子零件》伺服器板大升级 金像电上调目标价至117元

屏东喷印创意 蓝黄色系兰花挺乌克兰

中学的千璃与サヤ
敖敖待捕

车突熄火卡台湾大道险酿塞车 波丽士推车100公尺 民众大赞